2020年8月22日經濟日報報導
反托拉斯法研討,助企業打國際盃
「由臺灣科技法學會主辦、交大科技法律研究所協辦的「反托拉斯法的民刑事責任與法律風險之管控」研討會,21日在國立交通大學台北校區舉行,研討會採收費制,依然吸引各界人士報名參加,出席踴躍,除代表該議題重要性,更顯示各界存在吸收跨國法律知識的需求。
左起:交大林志潔特聘教授、成大顏雅倫副教授、歐陽弘律師 (記者蔡穎青攝影)
研討會邀請交大特聘教授林志潔、成大法律學系副教授顏雅倫、群勝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歐陽弘,從學術、實務界的角度分析美國反托拉斯法之民刑事責任,以及企業應如何強化自身法遵。
實務上,林志潔表示,企業如果因內部法遵做的不足,不慎誤踩國外紅線,第一時間都有機會可將損害降到最低,但如因為不瞭解國外制度,喪失大化小的契機,就非常可惜。
會產生這個現象,林志潔分析,這是因為全球各個國家的法治不盡相同,當企業打國際盃時,不一定有能力、法律資源,來負荷相關的法治落差,「要企業國內學一套,國外學一套,或是用國內的標準面對國外法治,沒有培養更高的警覺意識」,就容易誤觸法網,如之前幾個科技、金融的案例,求償金額動則數億,甚至是天價賠償,這對我國企業經營,產生很大影響。
「在國際盃的競爭中,法律常常被用來作為競爭工具」。林志潔說,針對這點,我國公開發行公司中,以科技與金融業占比最重,且這兩個領域最有能力打國際盃。而交大科法就是聚焦於科技與金融,長期以來,積極透過舉辦各式研討會,或是推動修法,希望能協助科技與金融業進一步了解打國際盃的風險,防範於未然。
林志潔也透露,今年12月,還有一場全國科法界的盛會,將從最夯的國家安全角度,探討核心競爭力的管制,以及長照、後疫情時代該如何因應各種法律上的問題。
主辦單位建議,為避免我國企業誤觸法網,應先了解美國反托拉斯法相關民、刑事規範,如管轄、法人刑事責任、共謀犯罪、程序法、大陪審團、證人豁免等特殊性,並瞭解美國寬恕政策如何適用及企業應如何針對不同商業行為進行法遵,此時我國企業才算具備前進國際盃商業競爭的基礎能力。」
原文網址: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605243333513937&id=100020848261322
Your Trust, Our Honor